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第九講 跳脫框架


審勢明辨、究境量情

()決策的能耐,總是與欠缺多少賴以下判斷的根據成正比

(1)我們必須思索、猜測或運用人類的價值觀和情緒。做決策時人的因素是重要的關鍵。所有的判斷都是情緒性的。

(2)在幾乎所有要下判斷的情況中,難就難在判斷的價值只能留待未來驗證-做了決定之後

(3)替代方案的數量只受限於我們的想像力


()決策前框架-決策時所處的環境:背景、需求、時間表和形態

(1)背景

(i)背景如何?

(ii)你得在什麼樣的環境-冷靜、恐慌、衝突、競爭壓力-下做出決定

(2)需求

(i)為什麼必須做個決定?

(ii)為什麼現在需要做個決定?

(iii)如果暫時擱著,事情會自動解決嗎?或者是失去了一次機會?

(iv)有必須做決定的壓力嗎?

(v)這個壓力是自己強加於自身的、別人強加給你的?或是受累於朋友的建議?

(3)時間表:時間表必須包含下決定及其影響

(i)這決定得在今天下還是這個月、今年、未來十年內?

(ii)這決定的後果什麼時候會顯現-下星期或未來二十年?

(4)形態

(i)它是需要調整,改變方向,還是要改弦易轍?

(ii)這決策是要停止還是開始做某事?

(iii)萬一行不通,能不能取消?

(iv)這決定是眾多決定中的一個,或者是為後續進程定調的決策?

(v)這個決策的決策者有沒有下判斷的能力?


()價值觀與優先順序-決策方法

(1)到了必須做決定的時候,費力發掘替代選項的步驟就得喊停,期望能找出最終極的替代選項並不切實際。

(2)遇上難以做抉擇的時候,就值得回頭嘗試設想另外的替代選項

(3)優先順序有時候等同價值觀,有時候價值觀可視為次要目標。

(4)決策方法:

(i)骰子法

(a)說明:列出所有的替代選項,然後擲骰子決定從哪個著手。意即做決定的負擔是放在「別人或別的事物上」。在某些做決定比選擇正確的決議重要的情況下適用。

(b)重點:要明瞭:「做出對的抉擇比較重要,還是滿意於你所做的決定?」

(c)舉例:用命牌決定這次出門要往南走或往北走!

(ii)容易者勝出法

(a)說明:到最後不僅要做決策,還要有後續行動。「容易者勝出法」強調在有什麼最容易的方案可選?所以這選擇是主觀的。

(b)重點:容易者勝出法取決於當事人的個性,是主觀的!但一旦挑出簡單的方案,接下來便是要努力發展並支持這個決定。假如結果不如預期,則有必要另換一種。

(c)舉例:中午午餐一堆餐廳,但決定要開水泡麵吃,然後想想也一段時間沒吃泡麵,這是一個不錯的決定,結果吃了也不會餓!

(iii)詳加說明法

(a)說明:決策者想像他依次選出一個選項,在每個選項中,他想像要對朋友解釋做此決定的理由。每個理由都要寫下來,然後再看一遍,要是有些支持理由十分薄弱,就讓它們自動消失,以從選項中挑出一個最好的。

(b)重點: 若能將支持理由的論述做得愈有條理,這個方法的成功機會就愈大。

(c)舉例:詳加說明你跟每個交往對象交往的原因跟理由,從中決定一個適合你情況的!

(iv)布里丹的驢子法

(a)說明:布里丹的驢子原意為一頭驢子站在兩堆一樣多的秣料中間,因為遲遲無法決定要走向哪堆秣料而餓死。因此引申為做決定的人要盡最大的努力依次「貶損」或挑毛病,讓每個選項看來都不吸引人。當放棄任何一個不會覺得痛苦,接下來即可看出最好的選擇。

(b)重點:反面思考,說服自己放棄!

(c)舉例:把每個交往對象都數落一遍,看那個是你可以忍受的!

(v)理想解決法

(a)說明:列出所有選項-然後擱在一邊,接著導入一個適合此情況的「理想的解決辦法」。這個理想解決辦法的「樣子」是經過謹慎考慮,不必太在乎細節,但應該留意其特質。再拿出選項清單,逐一檢視哪一個選項最接近「理想的解決辦法」。

(b)重點:重要是誠實,在未設想「理想的解決辦法」下列出各種可能的選項,而不是為迎合某個選項去塑造「理想的解決辦法」。

(c)舉例:把每個可能的交往對象都列出來後,然後挑一個你最喜歡的女()公眾人物,看哪個最接近她()的特質。

(vi)最佳生息地法

(a)說明:指這個主意最能在該環境或背景下茁壯。所以我們可以描述某個特定主意的最佳場景或「生息地」,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主意就成為決策的選項。因此我們要為每個選項尋找最佳「生息地」:對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選擇這個選項會是最好的?

(b)重點:同理想解決法,要客觀誠實地為每個選項設想一個最佳「生息地」的樣貌。

(c)舉例:把每個可能的交往對象的最佳情人類型都列出來後,想想自己與哪一個交往對象對應的最佳情人最接近。

(vii)「要是...」法

(a)說明:變換「要是...」以改變狀況,看看到哪個點之後選項變得不再吸引人。

(b)重點:就是what-if analysis當你發現「要是...」讓你的某一個選項失去吸引力,你就已經挑出了該項選擇的背後原因。

(c)舉例:就每個交往對象逐一設想要是你娶()後,你跟他家人相處與一同生活的狀況!找出哪個對象於婚後會使得你不奈煩!

(viii)簡單矩陣法

(a)說明:是一種「倖存」法-哪個選項能夠在「關鍵」性質的嚴格篩選下倖存。目的是要挑出在做決定時少數幾個關鍵性質。

(b)重點:就重要的特質篩選出不適合的選項,可不斷重複對不同重要特質進行檢測篩選。類似screen system,因此要慎選檢測的特質。

(c)舉例:依據你擇偶條件,依優先順序過濾所有的交往對象,不合格時就淘汰!

(ix)詳盡矩陣法

(a)說明:矩陣列出做決定時所需的全部優先順序、價值和考量。所有因素要在一開始就全部列出來,逐一檢視每個選項所擁有的性質,最後再重新檢視那些擁有最多性質的選項。

(b)重點:要客觀的列出所知的選項的一切特質-含正面跟反面。因為每個特質間的比重並不一致,此法可能需要搭配一些rating的機制。這不同於詳加說明法,詳加說明法是列出你選擇的理由,而此處是儘可能列出每個選項的正反面特性。

(c)舉例:把每個交往對象的收入、身家背景、學經歷、是否與父母同住、生活習慣...等要項,依據你的需求將每個要項打一個分數,看誰的分數最高!

(x)懶人法,又稱FGL(Fear, Greed, Laziness)

(a)說明逐一檢視選項看看哪個會引發擔憂、貪婪和偷懶再來決定。驅使當事者做此決定的真正動機是什麼?

(b)重點:檢視你內心的真正動機,切不自欺欺人。

(c)舉例:把每個交往對象,針對你內心的慾望-擔憂:少不更事;貪婪:貌美、身材、有錢;偷懶:隨呼隨到進行剖析。

()決策後框架-個人風格和自我形象、相關的人、檢測時點、執行問題、整體情勢、後退狀態

(1)如果能清楚了解你的優先順序和期望(或需要),將比只著眼於周遭情勢和你可以有什麼選項更容易下決定

(2)以上十種的選擇替代選項的方法都不是在於強調各選項的重要性,而在於它們是否「適合」。思考者在做決定和選擇都需要推測未來,未來無從得知,但對整體情勢愈了解,情緒的運用就愈合宜,就能將困難的決定改變成容易的優先。

(3)決策之後要考慮的因素:

(i)個人風格和自我形象

(a)決策需要客觀,決策者的個人風格也是此客觀中的一部分。

(b)這決策是某人會做的嗎?

(c)能夠忍受由自己付諸實行嗎?

(ii)相關的人

(a)相關的人可能得同意這決定,且可能為執行者或受此決定影響!

(b)可用OPV或邏輯泡泡法。

(iii)檢測時點

(a)決策的後果應該在哪些時點進行檢測-立即、短期、中期和長期。

(b)可用C&S法。

(iv)執行問題

(a)Who? How? Existed Channel? Or Create a new channel?

(b)各階段細節?可能的問題與滯礙處?風險與危險?

(v)後退狀態

(a)所有的決定都是推測,不想冒險和未雨綢繆是兩回事。

感想:

在第三講中,作者說明了替代選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去思考替代選項。在本講則說明了如何在適當的決定點時去決定決策,此處作者詳列了十種方法-(1)骰子法。(2)容易者勝出法。(3)詳加說明法。(4)布里丹的驢子法。(5)理想解決法。(6)最佳生息地法。(7)「要是...」法。(8)簡單矩陣法。(9)詳盡矩陣法。(10)懶人法。

以上這些方法,並無法找出一個客觀中立的最佳選項。因為任何的評選都還有賴於人的抉擇與認知,就如詳加說明法或理想解決法一般,如果不能誠實的列示出對應選項的特質,揭露出決策者的真正慾念,這種種方法也僅是外在粉飾、自欺欺人之誇詞罷了!因此就如本講中最後所述:「如果能清楚了解你的優先順序和期望(或需要),將比只著眼於周遭情勢和你可以有什麼選項更容易下決定。」不過此講對於決策前後,決定者之應有作為倒有一番見地:事前要審勢明辨(背景、需求、時間表和形態);事後要究境量情 (個人風格和自我形象、相關的人、檢測時點、執行問題、整體情勢、後退狀態),如此方能進可立其功,退可守其本。

記得前陣子肥蝦看陸劇「雍正皇朝」,其中有一段雍正登基前被康熙委付追比官僚國庫欠款乙事。雍正之作為與事後康熙對伊之評斷正可為此講之最佳案例:「雍正雖是忠勇任事,卻失之操切,疏於深究,並且未能量情斟酌!」這可對應說明了決策之時應考量背景、環境、需求與形態,決策後要審視自己的立場,以及與專案利害關係人間的影響,退路之安排,以及執行之中的諸多細節,甚至是對人、對事的執行步驟與輕重緩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