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一)把人分成「思考者」與「行動者」,是非常愚蠢的文化觀點
(1)廣泛、實際、健全和行動導向的思考,在許多方面甚至更優越。不確定性和風險必須加以評估,行動進程也得好好「設計」。
(2)「動手做就是了!」只有三種選擇:憑直覺與經驗、墨守成規、碰運氣。其中,碰運氣常會以「簡單常識」的偽裝形態出現。
(3)在實際行動中,「有效性」的特質比智力上的考究重要得多。只是有效性特質的背後需要大量思考的支撐。
(4)在許多行業中,「敘述」和分析便已足夠。但是在商業世界裡,你不但絕對需要積極的行動力,還要有創造力。
※商業界所有事情總在變化中。自滿是會致命的。
(二)運作力-實踐所需的技能
(1)運作力(operacy)源自操作(operate)和可使用的(operational),合併為「實踐所需的技能」,也包括實踐所需的思考技能。
(2)三種做事方式
(i)預先計畫:預先設定程序步驟-很有效率的一種方法,儘管缺乏彈性。
(ii)目標導向:這需要比第一個方式「更高水準」的人才能讓它順利運作-具有更多的彈性,可以從任何一點開始進行,目標也可以輕易改變。
(iii)隨遇而安:並沒有設立真正的目標,假裝我們的所在就是我們要達成的目標。
(3)有目標,就有次目標:AGO(A:Aim ; G:Goal , O:Objective)目標導向思考工具;有戰略,也要有戰術:戰略是整體的意圖和處理的方式,而這會引導出各階段的行動步驟或是戰術。
(4)一個標靶又寬距離又近,就比較容易達成。所以不能只說:「它是我的標靶,我該如何達成。」而得要好好設計或改變標靶。
(三)行動思考
(1)「倒退進行」思考法
(i)定義:從目標往後推演上一階段的最佳解。
(ii)限制:每一階段最佳解的組合,可能並非從初始起點到目標的最佳解。
(iii)說明:採用倒退進行思考,則會讓我們的出發點成為初步的目標。該思考法實行起來並不容易,因為這得耗費極大的心力與想像的能力;但是因為想法直接,在沒有明確行動方案的情況下,不失為一個有效的方法。
(2)條件匣圖(If-box maps):行動路線與條件匣。
(i)定義:條件匣圖為一種用來詳細策畫行動方案的簡便標記法。目的是讓我們能夠從條件匣中分隔出「行動路線」。
行動路線:一旦決定要做某件事馬上就能做的事。即其作為完全能由你掌控。
條件匣:你無權決定,必須等待結果出來。即其作為取決於你無法掌控的因素。
(ii)說明:將整個行動方案的每個流程與步驟,依據您所能掌控的狀況,區別為「行動路線」與「條件匣」。
(iii)應用:先列出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假設事情進展順利,一切都如預期,那麼將不會有分支點。假如你想順著其他的反應走下去,也只需另外畫一個條件匣圖即可。
(四)計畫趕不上變化?-彈性和不確定性
(1)因為計畫是依照現實狀況及推斷當下潮流而擬定的,在快速運轉的世界裡,計畫幾乎總會有失誤。
(2)計畫的不可靠不能作為忽視它的藉口,而是要視為一種提醒我們計畫不能做得沒彈性的警訊。做計畫時要考量到狀況會改變,同時也得顧及特定狀況會不會持續。重要的是規畫時就要顧慮到彈性和不確定性。
(3)計畫可比擬為一條「主流」,代表某些事情在特定的時間點上得完成。在這條主流中還有些「支流」加入,代表另外有些事情得完成,才能使得主流繼續前進。
(4)計畫應該包含轉折點,如此在這些點上經過整體情勢評估後,也許就決定改變路線或目標;應該包含監測點,讓人可以經常評估當下的情況;它應該包含各完成階段,讓人對計畫的進展可以稍微欣喜一下;最後它還應該包含停損點,萬一事情的演變出錯(不管是因為計畫失誤,或是環境發生大變化)時可以終止計畫。最重要的是,這些都應該涵蓋在計畫裡-它們不僅僅是處置計畫的方法而已。
(五)計畫的內涵
(1)宏觀調控
所有的行動都發生在為來。可以把未來視為一幅地形景觀,所有的行動措施都將在其中實行、驗證。
(2)人:選擇對的人來做對的事
不管是策畫或接受行動方案,都要由人來做。派任、指示、溝通都是要費思量的事。當事人或許會促成或阻礙方案,可能不感興趣或怠惰,可能破壞、抗拒、反對或拖延。
(3)風險:每個機會都有風險
所有的行動方案都有風險,因為我們無法清楚得知未來的情況-市場、政府和競爭者的態度、總體經濟變數(通貨膨脹、貨幣利率和原料價格)、科技的突破性進展、生產線的失誤或產品的安全性。另外原始的預測沒實現而出現不足額也要格外小心。
(4)限制:也許持續也許轉變
限制也許會一直持續下去,或者會發生轉變。限制因素包含法律限制、管理上的限制和銷售系統強加的限制。如,一旦產品標準訂定,之前所設計的產品可能會顯得過氣或是無法販售。
(5)資源:能量和行動的工具
資源提供了「能量」和行動的工具。資源包括人、金錢、時間、努力、誘因、know-how、商譽、市場定位,以及許多其他因素。
(6)未來:誰的作為攸關你的將來
有必要對未來的局勢做一些評估,其中應包括政治變化,以及競爭對手的行為-不僅因為競爭對手會想辦法因應你的行動,也因為他們本身自有其行動方案。
感想:
對於書中所提到計畫的想法與觀念,跟肥蝦一直以為專案規劃的想法可說是不謀而合-「專案的規畫與實作都需要有所謂的策略與戰術,而非只有硬梆梆的要項。」目標應要符合S.M.A.R.T.原則-(1)明確(Specific)。(2)可量測(Measurable)。(3)行動導向(Action-oriented)。(4)實際可行(Realistic)。(5)適時(Timely)。專案規劃是就擬定計畫當時的環境、要求與限制,需要設計多個Schedule(即Project Schedule,專案管理團隊擇一為Schedule Baseline),每個Schedule應要內含作者狄波諾(Edward de Bono)所述的:「轉折點、監測點、完成階段、停損點」這些關鍵點,基本上我們習慣統稱為里程碑(milestone)。這些計畫的要項也呼應了里程碑所應該要作的事情,除了檢核之外,也要注意外在情勢的變化是否超乎了擇定的Schedule Baseline,如果情勢變化為當初已經考量到,並列為Project Schedule之一,則專案管理團隊應要即時變更;如逾越了當初所能考量的情境,不為Project Schedule之一,則需要因應時間的壓力,想想是要replan或是採行workaround的方案。
針對「行動路線」與「條件匣」,肥蝦也是深有所感。在Project Schedule network diagrams的圖形中,不管我們採用AON (activity-on-node)或AOA(activity-on-arrow),我們常會考慮到Activity跟Activity間的關係是Mandatory dependencies、External dependencies或Discretionary dependencies;但對每個Activity是掌控在自己的手上,或者需要看人臉色,這多未給予應有的注意。因此除了原先規劃之時考量該活動的被動性預留必要的緩衝(buffer)之外,如果能對Activity自有掌握程度的高低,以不同顏色的Activity表示圖形進行區別,這也能對在專案進行時,對專案更多了一份掌握與追蹤的方式。
另外,對於「倒退進行」思考法的思考策略,倒是讓肥蝦想起了這個暑假修讀顏重功教授的演算法課程。演算法是一門很有趣的學問,其中提到了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如:Greedy method,Divide and Conquer strategy,Branch and Bound strategy,Prune and Search,Dynamic Programming,Approximation Algorithms,Amortized analysis,以及Randomized Algorithms。這些策略思維都有助於思考規劃與解決問題之思考,惟其要求目標必須要明確。其中書中所提的「倒退進行」思考法,肥蝦以為這就類似於Greedy method-”Suppose that a problem can be solved by a sequence of decisions. The greedy method has that each decision is locally optimal. These locally optimal solutions will finally add up to a globally optimal solution.”-只是「倒退進行」思考法是從目標(假設為起點)到起點(假設為終點)的Greedy method。因此「倒退進行」思考法的問題也如同Greedy method一般-” Only a few optimization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the greedy method.”只可惜顏老師授課當時肥蝦不夠認真,以致於學藝不精,真是愧對顏師兩個月的教誨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