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6日 星期四

第七講 戳破邏輯泡泡


建設性的替代,有計畫的前進

()平庸心智做不出什麼事情來,只除了批評還算容易

(1)大部分的思考與猜謎或遊戲無關,真正占據我們心思的最主要是其他人。

(2)當事人進行主義:硬槓上對方的見解會使較佳的一方勝出。

(i)緣由:中世紀期間,思考和學習是是掌握在教會手中-作為教化的手段,其他人不是忙著殺人就是被殺。-教會思想家的主要功能就在於維護既有的神學理論,藉由證明異端邪說荒誕無稽,維持神學理論的完整無損。

(ii)缺點:

(a)攻擊與防禦的需求,妨礙了更多有用的思考。

(b)如果為了開始尋求更好的主意便不得不摧毀現有的見解,那麼萬一我們找不到更好的主意時就沒有退路了。

(c)證明別人錯了,而他也證明你錯了-你們兩個人可能真的都錯了。

(iii)正確應用:批判的價值是建立在大量的建設性思考發生時。

※平庸心智做不出什麼事情來,只除了批評還算容易,因為這是最輕而易舉的思考方式之一。

()建設性替代模式-Exlectics

(1)Exlectics-替代模式。

(i)定義:要嘗試從環境中「引出」或「抽取出」有價值的部分不管在那一頭找到

(ii)重點:

(a)不只是妥協或共識。妥協代表仍舊處在對抗制度內,而且意味著雙方都要放棄某些東西以獲取另一些東西。共識的意思,是指接受提議中某個大家都同意的部分:它是被動的,而且共識是最大公約數式的解決辦法

(b)Exlectics類似日本人所用的「滲透」(osmosis)方式,開頭時並沒有反對意見或要求修改的意見,有的是共同聆聽和一起探索,稍後各種想法才會出現,經過多次會議後看法開始凝結成形。

(c)Exlectics要處理的不是「看法」,而是整體態勢(terrain)

(iii)目的:在Exlectics程序中,強調的重點在於「有計畫的前進」而不是在每個階段做判斷。我們接受各種可能,然後將它們並列出來,再嘗試有計畫的前進

(2)EBS(Examine Both Side)-檢驗正反面

(i)定義:這種檢視帶有探索的目的。對方的觀點究竟是什麼?-不僅只是其論證方式所表達出來的,也包括背後的「整體態勢」

(ii)重點:探索是中立的,並不會阻礙你抱持某個觀點、價值觀或優先順序,不過這要等到探索過後才進行,而不是之前

(3)ADI(Agreement, Disagreement and Irrelevance)-同意、不同意、不相干

(i)定義:EBS的繪圖練習,幾乎可以直接導向ADI。在中立客觀的探索後,註記你同意的部分,接著在標出你不同意的部分,最後是不相干的部分。

(ii)重點:

(a)雙方應該都能很明確地指出不同意的區域:「我們真正爭論的地方是在這一個點上。」

(b)由於常常會有一大部分是屬於雙方意見相符的區域,因此能以此為基礎,設想一套辦法解決爭端,這是一個更有力的協商基礎。

(c)ADI可以兩方分開來做,或一起坐下來合作進行。最好的辦法是合作進行;就算有一方不願意做,也無法阻止另一方自己做,然後將結果呈現給對方看以謀求修正。

()邏輯泡泡-瞭解並尊重他人的知覺

(1)邏輯泡泡:是指知覺的泡泡,包括對環境、結構、情境和關係的知覺,人都是在這種泡泡行事。邏輯泡泡同時涵蓋了一個人周遭的實際環境,以及他對這情境的「知覺」。

(2)改變對不贊同自己意見的心態:他很聰明,而且在他自己的邏輯泡泡裡明智地做事,只是他的邏輯泡泡恰巧與你的不同。因此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釐清相關人員的邏輯泡泡都是有幫助的,在動機方面尤其重要,動機取決於激勵對象的邏輯泡泡,而非管理階層的

(聰明,有的人真得就是比肥蝦聰明,之前肥蝦在中正唸書,一位同學的反應真得比肥蝦快了十分鐘,當場那感覺就像曹操碰到楊修,要知道自己的不足啊!)

()戳破邏輯泡泡-OPV、建設性設計、溝通

(1)OPV(Other People’s View)-其他人的觀點

(i)定義:包括兩部分:一是確認真正屬於某個情境的其他人,二是設身處地,以一個個他人的立場想。

(ii)重點:

(a)OPV並不表示,如果你站在相關團體的立場,就會說出合理明智的論點,也不表示你會說些不滿和不合情理的話,以譴責他們的觀點。

(b)OPV用意在於以他們的實際觀點,或是你想像中他們的觀點,客觀看待世界。在「立場」觀點和「實際」觀點之間有些混合。

(c)OPVAPC不同,OPV不是只專注於獲取一般性的替代觀點。重點是首先鎖定特定位置上特定人士,接著再轉移至他們的觀點

(2)建設性設計-畫一幅更詳細的圖

(i)定義:EBSADI、邏輯泡泡、OPV,目的都是要對情勢有更寬廣、更清晰的概觀。

(ii)重點:假如圖更清楚、更完整,你就比較容易找到路。什麼是關鍵要素?要達成什麼目標?有什麼束縛?設計的過程會經歷好幾個階段,替代方案和棄置方案。

(iii)協商裡的「變異價值」:價值可以因人和因環境而有極大的不同。這就是為什麼它對協商而言如此重要-其中一方非常渴望到手的東西,可能對一方來說沒什麼價值。

(iv)周密的繪圖和建設性設計,都對此程序非常有助益。價值─特別是知覺的價值─是設計中最要緊的因素

(3)溝通-用接收者聽得懂的語言

(i)決定該用哪種語言是接收者的特權。有效的溝通,總是得用接收者聽得懂的語言來說。建設性設計應該運用在溝通階段,整體態式的釐清布置不僅是只依據立場、經歷、心情和價值觀,也要根據可資利用的概念。

(ii)簡單的概念確實可能比複雜的觀念更隱約微妙:複雜的觀念通常可以拆解成次概念(sub-concept),而簡單的觀念則是在一個概念裡涵蓋了許多。

感想:

讀完第七講,肥蝦第一個在腦中泛起的概念就是PMBOK的一開始Initiating與接著Planning的流程-4.1DevelopProject Charter10.1Identify Stakeholders5.1Collect Requirements5.2Define Scope-一般人都以為Identify Stakeholders就是要defining and documenting stakeholders ' needs to meet the project objectives.其實最最麻煩的不是defining and documenting stakeholders ' needs,而是符合Project Charter上的專案目標,並具以得出在專案目標下的需求,開列出在專案目標下的範疇。因此惟有你以對方為出發點去想,多替對方想,想得比你客戶多,瞭解你客戶的需求,才能具以防範你客戶開出漫無邊際的需求。這就像銀行理專被銀行局所要求的KYC(Know your customer),也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客戶異想天開的幻想你會提供無止境的服務、交付的產出物、或者不可能的結果。

其實本講中的一些工具在很多書中都已提到,甚至更加詳盡,比如肥蝦已介紹過的【讓事情發生(Making Things Happen)】、【從需求到設計(Exploring Requriements)等書。但本講讓肥蝦最深刻的是那「邏輯泡泡」,以及調整對不贊同你意見的人士的心態:「他很聰明,而且在他自己的邏輯泡泡裡明智地做事,只是他的邏輯泡泡恰巧與你的不同。」這好難!記得肥蝦昨晚跟社區中的一些住戶聊天,一位媽媽說到:「她希望她的小孩有顆善良的心。」肥蝦說:「我女兒善不善良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聰明。」另一位媽媽說:「肥蝦的想法很有趣!」其實肥蝦的本意是-只要你聰明就知道還有比你聰明的人;只要你聰明的意識到風險,就知道走夜路是不長久的;只要你聰明的瞭解情勢,就知道忍一時之氣、不逞一時之快;只要你夠聰明就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要你聰明就需不需要跟別人交談、用那種意圖去交談、交談的目的為何、如果目的重要那就要讓對方聽得懂你要表達的、

作者提到的假設:「他很聰明!」這就像理性預期經濟學派的分析前提:「人是具有理性!」但這只能對總體現象進行分析所用,針對單一個體之時,大部份也沒錯,但就是有非常少數人無法從此立論去分析-不管你搜集了多完整的資料、考量多複雜的變數。其實有少數人到自封自囿於自己有限的環境,更是到像那井底之蛙,很少數人真得到不可理喻的無法以書中所講的「變異價值」進行交換,那真得要從這些人身上達到你所要的目的,是非常困難地!以前肥蝦在幹國會助理之時學到了:「無欲則剛!」因為只要是人有欲求,那他就有一個價碼,可以去得到你所要意圖的目的。就算是那書中所提到的公部門人員也一樣,在他們的邏輯泡泡下有一定的要求,有一定的堅持,但那整個泡泡中一定有較稀薄的區塊可以進行溝通滲透。但到IT工作職場後發現,有些人不但邏輯泡泡小,還長針刺,整天抱持著「當事人進行主義」,認為只要打倒你,他就是對的!其實,換言之,就是你的存在就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就肥蝦所閱讀過有限的談論溝通的書籍中,很多都要求讀者要改變自己,從對方角度、從對方環境、從對方目標、從對方關係中去跟對方溝通。但是說實話,碰到就是要除去你而後快之人,在一定的目標與時程下,肥蝦會認為設法換掉他是來的更有效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