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自傘自度還是上帝之手」讀後心得


-兼論科學人雜誌第90期「市場與計劃,缺一不可」-

「自傘自度還是上帝之手」是我閱讀陳沖先生專著的第二本,記得第一本「法國狼與貓頭鷹」是前年於客戶端進行一個專案之時,與我合作的user推鑒我閱讀的。在那個案子我所學甚多,與我合作的users更是讓我受益良多。

陳沖先生,記得在我擔任立委助理之時與他有數面之緣。當時即感覺他的金融實務與財金法律知識非常紮實;但卻隱約感覺此人有點恃才傲物。在觀看這「自傘自度還是上帝之手」之時,感覺上也許是幾次宦途浮沈,展閱他的文章之後,發現他的意見寬容了許多。正巧前日也翻閱了科學人雜誌第90期薩克斯(Jeffrey D. Sachs)先生的專欄-「市場與計劃,缺一不可」發覺兩者在理念之間,有些異曲同工之妙,因此特寫此篇心得以記錄個人的感想。

我於就讀經濟學碩士之時,指導教授的專長在於【發展經濟學】,因此攻讀碩士之時,也修了一年政治研究所所開設的【政治經濟學】課程。這兩個學門均主要在探討經濟環境中,市場與制度這兩個支柱,但彼此間的觀點與立場卻有一定的差異。

就我個人初淺的認知,發展經濟學基本上是尊重市場經濟(看不見的手/上帝的手)的功效,但為弭補市場機能的不足或缺限,則須加以良善規劃的制度(政府管制/那把傘);而政研所的政治經濟學,感覺上比較偏向政府政策與制度的重要性,經濟就是人為的活動,因此需要加以適當的管制,市場的機能很多時候,只會讓現況脫離了發展的目標與途徑。也許有些讀者感覺:「這只不過是孰重孰輕的問題罷了!」,就我個人的思維與架構來說,卻是非比尋常!

以往個人認為,市場如同流水一般-水往低處流,市場逐利而行;那政策與制度,就如那堤堰一般,藉由增加成本或設定成本,讓水往人們設想的路徑流去,但一旦過於強迫,常會導致堤毀人亡的慘劇發生。近來隨著肥蝦自我工作與社會經驗的成長,深覺任一現象的背後大多有著糾葛難分的事因。各種原因間影響的比重或有深淺,其間的互動關係可能曖昧未明。因此為達成目標、解決問題,就如陳沖先生所言:「政策既定,如何執行?又如何避免副作用?就必須有所配套!」(金管會的好棋,page 109-110),也如那薩克斯(Jeffrey D. Sachs)先生所言:「不論公私部門,任何大規模的行動要成功,市場與計劃兩者缺一不可。」

在現今之中,市場與計劃兩者之間兩者實無法切割,各位可查看「六法全書」的厚度,就可知道政府的制度何其繁多與重要;參看每日的股市交易,就可知多少人忙於追逐利潤。因此任一現象或問題的背後,影響因素可能是已存在的法令,也可能是市場趨利的誘因,也可能是人性的一時不易變更的固有偏好。而要解決問題就如同pareto法則(80/20法則),我們僅能就最重要的成因去設法改進。

就如同在【誰是火箭專家】乙文中所說,美國次貸風暴的源頭是:Rocket scientists、Rating agencies、Regulators;而在【原來是國王之手】所認為解決金融風暴的好方法,首推英國的是針對流動性問題,並連結至市場利率的SLS(特別流動性規劃)。陳沖先生的此言深得我心,也給了吾等警語,就同專案經理在設法解決問題達成專案目標一樣,在面對繁多頭痛的病徵之時,如何針砭主要病因,規劃與執行解決之道。

此外在【樓梯間的欄杆】乙文中,作者也以票據法為例,說明經濟方法才是解決經濟問題的有效方式。法制就如同那樓梯間的欄杆,不見得用得到,修法僅是在欄杆上精雕細刻;但如要人不跌倒,重要的還是那樓梯必須拾階平穩。這讓肥蝦想起「愛上經濟」(中譯本經濟新潮社出版)這本書中男主角山姆所言:「伊小時,政府強迫要他家在樓上露台裝設鐵欄杆,政府意圖扮演父母一般的角色,確忘了民眾們應自我培養自己應有的風險與效益間取捨的態度。」這次金融風暴,不管是民眾購買連動債的損害,或者銀行的損失,其主要癥結,不就在於民眾或銀行缺乏自我負責的風險意識,以及應有的管理風險的態度。

台灣金融主管單位積極要求金融業者應該要KYC(Know your customer),在購買衍生性新商品前,購買者須填寫或回答一定格式的問卷。因此,肥蝦以為政府已設定相關的法規與制度,因此執法重點應在誰逾越了欄杆,而不是如在【誰是火箭專家】陳先生所說:「不懂的商品,別再碰了!」而是設法將商品的資訊公開化與透明化,並建立每人應有的風險意識。

如果有人願意當風險愛好者,又何必去禁止他呢?金融市場之所以發展,不正是這世界上存在了風險中立、愛好與趨避的各色人等嗎?真正重要的是:不如藉由制度與市場的結合。政府可藉由制度,要求具有更多資源的一方,強迫其發佈相關的資訊,再經由市場去解讀與評價,達到一定的目的;並設法把人民當個成人看待,應讓伊培養自我承擔風險的態度。政府主要將功能與角色,應放在那些沒傘可自度之人。對於有傘自度者,推廣風險自負的正當心態,嚴懲翻牆越梯之徒,如此,個人以為才有可能將台灣推向一個區域的金融中心。

利潤與風險實為一體的兩面,追求利益當得承受風險,因此追求多大的利得就得看自我能承受多大的風險。這就如同專案管理一般,專案經理與團隊的要責之一,不就在風險的辨識、衡量、專人專責、監控、報告,以及設法找出風險背後的主因,設法防範於事前,並密切與連貫的連結至公司的風險承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