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專案經理的『硬』體認


這幾日肥蝦在Joe & Bryan的【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論壇上提到了專案經理在該『硬』時也要『硬』。這個『硬』字一般給人的印象,就好像要逞凶鬥狠、叫囂吠號,一定要對方讓步,非照著我要作的去作不可的樣貌,是一個反面的字眼。在現實的世界中,對著掌控專案成敗的利害關係人,更是不能得罪,因此公司的主管、或者有經驗的專案經理,莫不諄諄告誡:「與人要和善,要和善的溝通,要低聲下氣…」。所以,專案經理每天就得像個小媳婦一樣,面對著客戶裝無辜、裝委曲;面對著專案成員是萬拜託、千請求,每天都得忍受那胯下之辱,當個小丑娛樂大家,為五斗米折斷了腰。對嗎?應該嗎?專案經理就要那麼委曲嗎?

肥蝦可以給您一個答案:「是的!」這些都是專案經理的基本功,如果無法嘻皮笑臉、死賴活賴,或者沒有一套忍受挫折、消化怨恨的方式,真是作不來專案經理的。但若要超脫這惡夢般的境界,達到勝任專案要求的專案經理,肥蝦以為還需要進一步從這『軟』中培養出的『硬』功夫。因此,肥蝦以下的內容,完全不適合剛擔任專案經理,或者對社會還缺乏深刻歷練的人仕參閱!(30歲以下禁!)

在專案管理中的溝通管理,要求一個專案經理需要從利害關係人的需要、欲求與態度瞭解起,進而規畫出專案的輪廓,建立基線(baseline),瞭解專案目標工作與組織的關聯,建立溝通的計畫,並且透過溝通的理論、模式與技巧,將專案的進度告知利害關係人,並收集、辨識、分析、歸類、追蹤利害關係人關係人的反應。在溝通理論裏要求我們要「多傾聽、不抱怨」,清除溝通之間的干擾,確認對方對您訊息的真正認知,設法辯識出對象口語與非口語的意涵與意向。在拒絕他人之時要誠懇、要體認對方的立場、要說明不得已的苦衷。對,這些都是確實的,也要設法內化為自己的專案思維。但是甚少書中會跟您說:「對不起!很多人就是奧客,有人就是有理說不清,生活中確實有很多自私自利的傢伙。誠懇一定要,但可能沒用;體認對方是對,但人家根本不甩你;要清楚說明拒絕的理由,但對方根本聽不下去。」這時身為專案經理的你要怎辦?認了!照對方要求的作;不管了!隨他去,不理他;算了!隨便敷衍了事;氣不過!跟他對罵,拍捉叫囂;走著瞧!買麻袋,堵他上廁所…。

就肥蝦既有的專案經驗,也遇到了一些很硬的專案經理,動不動就說客戶是錯的:講到不如他意的就拍桌叫罵;配合廠商也不互動直接就上去告狀…。也碰過更多的軟專案經理,遇到客戶罵就裝委曲;遇到成員拿翹就低聲下氣;遇到專案出狀況就跟老闆裝委曲…。但也真正碰過一些高手,好聲好氣的拜託你,但你也沒有他路可走;給你甜頭吃,你確早是苦肚滿腹;表面上希望你提供建議,對你周圍的人已經打過針,讓你是有口說不出;擺明就是拒絕你,講得是不拒絕反而是對不起你…。基本上,很硬的專案經理,除非後台很硬,不然很快就會掛點;很軟的專案經理,除非美色誘人,不然專案也是重重阻礙;那種軟中暗藏硬度的專案經理,除非專案真得非常棘手,大多能順利結案。也許是這樣的關係,一些公司在應徵專案經理,只好找年輕貌美或英俊挺拔的美女帥哥,軟的總比硬的好讓客戶對專案放手。

那要如何作到軟中有硬、口蜜腹賤的專案經理呢?是有方法可以修鍊的。這還可分為內外功修鍊-內修,這也是每日的功夫;外修,亦即參與專案要作的修練。

(一)內功修鍊:
首先,當然先要練就一身消化怨忿的內功。這一門說實話不好練,像肥蝦用得是以外化內的法門:「用垃圾塞滿蝦嘴,讓嘴無法吐惡言;用推理小說痲痺蝦腦,讓腦中思考轉移。」也就是因為這種方式,讓肥蝦變得是一身肥肉、滿腹油水、髮禿齒危的。

其次,要有硬底子,就是要練就對專案所在產業的狀況、未來發展,至少有跟客戶一樣的認識;對專案採用的技術,要有基本的認識與掌握。這一門也是難練,每位客戶都是學有專精,要比他們精那要花費多少青春歲月?因此肥蝦用的是:「錢跟朋友!」在金融業,在業務知識上有金融研訓院等研訓單位或補習班;在電腦知識上有資策會等訓練單位;有閒錢跟閒功夫就逛書店;沒事就多參加外面的活動認識朋友,上網找資料。

接著,就是要建立與修飾專案經理個人的行事風格。這個就很難說了!因為每個人有著自己專有的特性,如何發掘你的潛能與特色,這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法則,但「心思謹慎、手腳勤快、無欲則剛」這是一定要有的啦。

(二)外功修鍊:
首先就要照著專案管理的教導,專案經理要對專案管理的工具有相當的瞭解-PMIS、WBS、EVM、…;對42個專案管理程序要求的重點有明確的認識-對客戶作到銀行局推動的KYC(Know your customer),要認清你接觸的對象習性、接受風險的程度、客戶組織的有形與無形架構…等。

其次,學習「順風耳、千里眼」與「吸星大法」的功夫。凡事多聽、多探、多觀察,並且設法將這些訊息進行辨別、抽取、歸納與分析,化為己用。

再者,崆峒派的「七傷拳」,未傷人前先傷己的總訣是要背熟的。知道凡事出拳,免不得自身必有虧損,若真不得不出手,要先搞清楚自己會傷在哪兒。

此外,明教的「乾坤大挪移」與慕容家的「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都是要學的。但這兩門功夫必須要有日常修鍊出的真功夫作為底子,不然對方的拳勁沒轉過去,反而自己跌個四腳朝天。
最後,就是要練就那武當的「太極功」。要轉,專案就是要轉,把專案成員與利害關係人轉在一起,跟不上的就會被轉出去;把利害關係轉在一起,其他衝突的利害就會被轉開。

當一個專案經理具有以上內外的修鍊,且達到一定的境地,才能達到軟中有硬,軟中藏硬的化境。正是所謂「出手不打笑臉」,但若無法修鍊到真心微笑,而只是「皮笑肉不笑」,那人家可是見面就打的。專案經理為了專案的目標要『硬』,為了專案的承諾要『硬』,為了專案團隊維持要『硬』。『硬』到連自己一旦成為專案的阻礙也要轉開,就像那曹操坐騎於田野間踩踏稼禾也要割鬚謝罪!『硬』到為了達到專案目標,也要學那曹操望梅止渴的說謊功力!『硬』到…。

唉!說實話,這以上所述,就像張無忌找到的「乾坤大挪移」一樣,很多都是肥蝦自己修鍊未到,信口胡謅的。反正專案管理的功夫是一輩子也修鍊不完的,雖然有很多要學武功招式-WBS、EVM、TOC …-但要如何應用?有效的應用?這就是一條漫長的學習道路了。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第五講 踏腳石、逃脫、隨機刺激


時勤拂拭,勿惹塵埃

(一)「水平思考」是深思熟慮且嚴謹中立的模式轉換程序
(1)為什麼需要水平思考:
我們的經驗形成特定的觀念、模式和組織,習慣遵循已經建立好的模式行事。為了求進步,我們或許有必要改變立場,更換一個更符合現況的模式;但我們沒有這種改變立場或轉換模式的機制,所以進步極其緩慢。

(2)水平思考的目的:
針對轉換模式提供一個更為審慎的方法,而不單是依賴犯錯或意外。水平思考追求的,是經由深刻的理解而達成模式轉換。

(3)水平思考的要點:
水平思考的重點是改變知覺的能力、持續力,及以不同方式看待事情的能力,以能進行「模式系統裡的模式轉換」。水平思考也是一種心態,同時也是一些明確的方法。所謂心態,指的是願意嘗試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事情。它體會到任何看待事情的方式只是眾多可能方式中的一種,它也明瞭心智如何利用模式,和逃脫既有模式以轉換到一個更佳模式的必要性。

(二)思考的換檔:判斷或移動
(1)在辨識和鑑定上會用到判斷力。我們運用判斷力以查明眼前所用的是哪個模式,接著再運用判斷力來停止在眾模式中漫遊。然而我們也需要創造另一個格式(idiom)-移動格式,越過通道的格式。

(2)移動格式
著重在移動格式的「行動價值」,意思是指以它為墊腳石,幫助我們轉移到一個不同的模式。所有操作屏除了判斷系統,只以行動價值為主,意即藉由此方式看看移動格式會引向何處,它的建議是什麼。

(三)移動方法之一:「踏腳石」
(1)激發( "po" : Provocation)-「行動價值」是種激發(Provocation)。
Po代表了Provocative operation,代表直接的、審慎激發的。操作的環境是在「移動」系統中,而不是在「判斷」系統裡,而是在判斷系統之外的環境操作。激發(Provocation)的最佳定義為:「直到說出來以前,或許並沒有什麼理由說某些事。」

(2)抽取某概念的通則,留意隨時得出的結論,將焦點放在不尋常之處,詳細列出正面觀點。
(i)案例一:小鎮的停車問題
激發的是:「po車輛本身會限制其停車。」

(ii)案例二:河流沿岸的工廠污染河川
激發的是:「po工廠應該設立在下游。」

(四)移動方法之二:「逃脫」
(1)辨識我們思考的主要路線,然後逃離這條主要路線。
要辨識那些我們在某個情況下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實際上非常困難。為了能夠逃離,我們試著放個特殊的記號,或者改變它,或者找尋可以達到相同目的的替代路線。

(2)「理所當然」這個用語,是辨識我們常用模式的方法之一。一條退路或許會讓我們突然有個念頭。
(i)案例一:每個電話亭裡「理所當然」都有一支電話。
激發的是:每個電話亭裡有兩支電話,這會有那些PMI(正面、負面、有趣面)的想法。

(ii)案例二:計程車司機「理所當然」都會認路。
激發的是:計程車司機若不認識路,可以問誰?或者區別出客戶群?對利害關係人的影響?

(五)移動方法之三:「隨機刺激」
(1)隨機刺激的來源是不特定的對象、文字、人、雜誌或展覽。重點是不能選擇,因為如果能選擇,就會選擇與當下想法有關的,結果是強化而不是改變既有的想法。

(2)隨機文字的作用是先堵住已有的思考路徑,再轉向那些原先隱藏不用的路徑。
※實務上偶爾確實會發生隨機文字的關聯非常有限,因而只能得出很少的激發,但是從沒發生過文字太疏遠而無關的情形。

(六)水平思考的應用
(1)「踏腳石」、「逃脫」和「隨機刺激」這可作為具體而正規的三個辦法。但更重要的是水平思考的心態,也就是願意去尋找更好的概念。
(i)「踏腳石」:我們探討一個構想針對的是它的行動價值而非判斷價值,這是一個正面、有建設性的心態。
(ii)「逃脫」:我們著重那些自認為理所當然的事,然後納悶這是否真的是唯一或最佳的做事方法,願意加以改進或揚棄它們。
(iii)「隨機刺激」:我們開放心胸接納所有帶來影響的事物,而不單單只是那些我們一心想找的。我們接受刺激。

(2)水平思考要處理的是改變,尤其涉及了從以往適用的模式中逃脫。
我們更常使用到的改變方法-透過批評和攻擊。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只有在有人指出某個概念不合用、而且提出批評的人有權做改變時,我們才會考慮改變。

感想:
此講是肥蝦從第一講起較難體會的一講。三、四十年來,肥蝦所受的訓練與歷練,均在設法擴充自己已有或未有的模式,強化自我對事物的辨別與套用合適模式的能力,以及尖銳化自我對周遭已知未知事務氛圍的感覺度。學習的目標總是要求我們要設法一標中的,一開始便選對了正確的道路,以正中鵠的。也就正是這種心態與固執,常讓肥蝦在遇到挫折或障礙之時,還是憑藉著「有志竟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者,必先苦…、勞其…、餓其…,忍人所不能忍者。」的千年古訓,硬著頭皮往前衝。因此在閱讀本章之時,字字句句均衝擊了自我原有的己見,但是礙於以往自我矇蔽的唐吉訶德式精神,一下子真得難以突然領會。

肥蝦以往進行模式之間的轉換,確實就如章末所言的:均是因受命於權力者的批評與要求,被迫更改已有的路線。在轉換或移動的過程中不但是"cow"聲連連,滿心不悅,更是設法阻撓,遑論會設法探索模式間移動的必要性與理由,以及具有移動的心態。文中所提到的水平思考,對肥蝦來說,都是在事情行動之前,Initial之時的想法。而不是如作者─Edward de Bono─水平思考提出者,所要求的,在進行作業與流程的縱深之時,於每一程序均能進行水平的思考,以更多的方式,看待事情。礙於以往因果式的思考,肥蝦總認為進行了A,理所當然的下一步當然就是B了!

話雖如此,在讀到文初所言,經由預想之外的「錯誤、意外與幽默」獲得了模式轉移上的成功效果,就想到了在車上層聽到撥放的一片兒童故事中提到衛生紙的由來至史古谷公司因為所購買的紙類於運送中受潮,而在紙張中打上小孔,進而衍生出紙類的新用途。確實不錯,史上許多的有明創新均來自一些意外的結果。探討到「逃脫」之時,想到了「天龍八部」裡的【珍瓏棋局】,自破後而立的作法。看到「隨機刺激」時,想到朋友傳送的一些造句笑話裏─天真:…我的天真是笨得可以!─這等如此脫離常軌,以為笑談的用法!沒想到這等等的方法,均可迫使自我跳脫執迷,獲致真正合乎事宜的模式與功效。

本講中,作者臚列了許多的訓練題,每題對肥蝦而言都是一個莫大的挑戰!就因為如此,肥蝦才以這「時勤拂拭,勿惹塵埃」作為本講的序題。以往所受的知、所習的課、所歷的練,對自我來說,有時反而成為蒙蔽自我清明之心的塵埃,使得自己望憑既有模式,而不知因應時勢與環境,快速的變換與移轉,更缺乏了願意嘗試的心態!反以「有志竟成」的誤信,進入了迷霧般的森林。

2010年7月6日 星期二

第四講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一)思考是為了"不再思考"
(1)心智的運作是要從混亂與不確定中理出頭緒,是要從外在世界中辨識出熟悉的模式。一旦辨識出有這樣一個模式存在,心智運作立即套入並遵循其模式,…思考就是持續的在尋找這些的道路,最終達到不需思考的地步。

(2)覺知-模式如何形成?心智如何運用?如何影響思考?

(二)會爬牆不如爬對牆
(1)高超的爬牆技巧,不足以保證你會爬對牆。…「牆的認定」代表「知覺」,「知覺」是我們在一開始時如何看待事情;「爬牆」代表「處理」,「處理」是有了那樣的知覺後,我們的作為。優越的處理無法彌補知覺的不足

(2)知覺謬論:
-你從哪裡開始都無所謂(亦即你的知覺),因為如果你的思考夠優秀,你會找到對的答案。
-由身處的情勢以及藉由更多的處理程序,你可以確認應該從哪兒開始。
-傳統的知覺足以應付,因為它是長時間的嘗試錯誤得來的成果。

(3)例題一:油與醋的問題(怎麼看待情勢,將決定如何因應):
問題:一杯橄欖油和一杯紅醋,兩杯的體積(容量)一樣。從橄欖油杯中舀一匙油到醋中,攪拌均勻後,舀出一匙混合液倒回橄欖油杯中。請問現在是橄欖油杯中的油多?紅醋杯中的醋多?(假定:用同一把湯匙,湯匙的容量不到杯子的五分之一,兩次舀起的量相同。)
答案:橄欖油杯中的油與紅醋杯中的醋一樣多。
正確的邏輯,錯誤的知覺:從純油中倒一匙到醋中攪拌,在倒一匙回去時因為混合,所以回去的醋比油少,所以紅醋杯的油比橄欖油杯中的醋多。
※知覺:體積不滅。油跟醋的體積(容量)不變,以一杯中減少的量必在另一杯之中,所以橄欖油杯中減少的油就在紅醋杯內,因此紅醋杯內多出的橄欖油就等於橄欖油杯中的紅醋。

(4)例題二:文不如表,表不如圖(多維度的知覺):
問題:從1開始連續加奇數的總和為一個平方數,是否恆真。
答案:恆真。
單一維度:1+3+5+7+9+11+13=X^2; X=?
※多維知覺:以圖形化知覺

(三)心智活動模式
(1)誰會花一個月過馬路?如果過馬路都得先分析所能獲得的資訊,並且試驗不同的方法,那麼沒有一個月以上的時間是過不去的。因為我們心智的設定是要「極度缺乏創造性」,要不然就會很沒效益。

(2)心智(在知覺過程)有個內定的方法,藉此將接收到的訊息有條理地編列、歸入模式中。一旦建立起模式,心智就不再分析或區分資訊,而是以足夠的資訊啟動模式;然後心智便自動依循模式走,就如同汽車駕駛在熟識的街道上開車一樣。
※除非有其他競爭模式,否則任何與既有模式隱約相似的東西都會比照處理。

(3)了解大腦如何運作,對設計思考工具而言非常重要。否則我們只能描述可能發生了什麼,然後嘗試以這個描述當工具。以描述當工具是一般常用的方法,但比起先了解系統運作方式再設計工具的效率差很多。

(4)知覺的目的是要建立模式,然後使用它們。要將自我的知覺敏銳化、柔軟化,以讓資訊來「自我組織成軌跡或模式」。就比如當第一個接收到的訊息改變了表面;改變過後的表面跟著影響之後資訊接收的方式。

(四)辨識、抽取、歸類、分析
(1)辨識:模式辨識是人類心智最了不起的特質
辨認出特定的模式會引發連續的行為反應,觸動另一個模式,接著再引發其他的連續行為反應,如此直到最後。
(i)案例:下圖方塊的上、下兩部分要分別用不同材質的木材,以鳩尾準頭接合。
(ii)說明:
在此例中,模式辨識將我們引入歧途,因為我們辨識的模式是錯誤的。在模式辨識系統中,偶爾引用錯誤的模式在所難免。
(iii)重點:
我們所建立的模式愈少,就愈常會引用到錯誤的模式。

(2)抽取:隱藏的模式
心智擅長辨識整體模式,它也非常善於萃取或抽取隱藏的模式。
(i)案例:將以下名詞,分成兩組每組四個。
狗、雨傘、魚、汽車、牙膏、桌子、帽子、錢
(ii)說明:
你有多少種可以將它們均分成兩組的方式?抽取的模式是以題材,還是以我們所選擇的方式來考量?
(iii)重點:
模式必須先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才有可能拿來運用。

(3)歸類:要歸併,也要分化
「歸併者」(Lumper),是那些著眼於共同特點而將東西歸併為同一類的人;「分化者」(Splitter)指的,則是那些著眼於差異點而將東西分門別類的人。
(i)案例:
根據某些目的(例如過馬路),將它們視為同性質的東西。譬如「汽車」類別,接著推斷那樣東西具有該類別的特性(如:方向盤)。
(ii)說明:
歸類和分級也能讓我們對事物做一些預測。我們辨識出某樣東西屬於一個類別,於是接著推斷那樣東西具有該類別的特性。
(iii)重點:
我們期待某些特性的組合能搭配在一起,使我們一旦辨識出某些特質後,就能利用已建立的模式預測其他的。

(4)分析:拆解,檢視
(i)分析有兩大類型:
第一類是我們努力將複雜的狀況拆解成熟悉而可辨識的模式,我們假設這些元素實際組合起來後會還原成當初狀況:它們是構成的組件。
第二類分析則更像解釋,我們檢視該狀況、嘗試辨認出我們熟悉的模式,只是不會假設它們實際上是構成組件。
(ii)兩難的困境:
太多的概念會拖累議題(因為所有事情都有可能),而太少的概念一樣拖累議題(因為證據是由概念導出的)。

(五)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1)覺察、覺察再覺察
(i)必須覺察思考的知覺部分極為重要。
(ii)必須覺察心智的運作在知覺中有如自我組織資訊系統(主動系統),它可使新體驗自我組織、編入模式中。
(iii)必須覺察思考的目的是要搜尋這些熟悉的模式,然後停止思考快速進入模式中。
(iv)必須覺察自己或許常會陷入錯誤的模式中。
(v)更必須覺察到,存在於我們心智裡的模式指令將會決定我們的辨識、我們的抽象化能力、我們的分類、我們的分析和我們的思考。

(2)囤積額外的模式
藝術是一種加速的生命機器,幫助我們的心智囤積額外的模式。

(3)退一步,海闊天空。
先退一步,再試著挑出特定情境下可能會用到的模式,將有莫大的助益。

感想:
古諺云:「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商朝君王刻在盤皿上,原義為每日要去除身體上的污垢與髒亂。對應於身形,自我的內心又何嘗不是如此!在本講中,對於人類心智活動闡明非常的清楚與適切。每個人的生活處事,均受限於接收資訊、判別資訊、對應模式、採取行動的一連串自主卻有限的作為之中。在這連續的階段中,接收資訊的多寡與真偽、解讀資訊的要點與程度、對應模式的選擇與差別、行動的適時與效度,完全反應了一個人的能力指數。因此為求能有效的達成目標,在四階段之中,首要的就是要擴展自我內建的模式、更新已有的模式,以求能正確的、多樣的,處理資訊。資訊的接收不只在選擇對應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能回饋並改善並擴展模式,接觸不同的生活面向-藝術、戲劇、音樂、體育…-囤積模式。

在這辨識、抽取、歸類、分析的心智過程中,以肥蝦自我的經驗,最怕個人的「惰性」與「自大」。人有了惰性,就終止了模式的囤積;有了自大,就無法更新已有的模式。就比如肥蝦先前領導一個內部研發的系統軟體專案,成員中一位已過三十,取妻生子的同事,受限於已有的傳統觀念,加以本身嚴重的惰性,對任何的資訊接收與辨別,均使用IT界十年前的Dos界面操作模式,因此所採取的對應行動(撰寫的程式)常令人匪夷所思,徒增了專案的困難度,除了使專案蒙受鉅大的傷害外,伊個人後來也離開的程式開發的團隊,轉往擔任出貨商品的行政助理。

惠能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一偈,使渠得到了五祖弘忍的傳砵,但這境界是何等高深!肥蝦以個人的資質,倒是期待自己能如神秀所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時時警刻自己拋卻個人的「惰性」與「自大」,藉由王陽明先生的「格物致知」的功夫,不斷的囤積模式、更新與擴展已存的模式,以使自己於辨識、抽取、歸類、分析的心智過程保持清明之心,於接收資訊、判別資訊、對應模式、採取行動的作為階段中能更接近事情的本意,採行更合適的行止。

2010年7月2日 星期五

2010年7月1日心情隨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前幾天,肥蝦又進了一堆雜書,晚上躺在床頭獨自品味,看著上個月剛看完還放在床頭書櫃中的「像曹操一樣活著」想起了這一首三國演義卷頭詞,這總是讓肥蝦每次開啟三國演義或我八種版本的曹操傳時,總是吟誦再三的詩詞。記得在中正之時,傳斌同學還請伊父親大人書寫毛筆一幅,肥蝦就一直把它掛在床頭,後來改掛結婚照後就消失無蹤了。肥蝦就是愛那氣勢恢宏,氣度閒逸,這極端對比之態,大有法先人作為以為後人笑談的狂心。這如今,自知敝帚,無緣大堂,除那身旁的"糟糠"十年前另眼相看委身下嫁外,也只能靜心體會到古人所謂:「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真意了!

以往,睡前閱讀,肥蝦都是一本看完看下一本。如果看到某些話語,想到過去曾看過的相關資料或書籍,就會去找出翻閱一下!這一次,在看完"晚清危局中的曾國藩"接著拜讀詹姆斯.路易斯所著的"專案管理聖經(MASTERING PROJECT MANAGEMENT)"。昨日在看到詹姆斯.路易斯對這些熟悉又陌生的專案管理知識字句之時,心中泛湧出這一、二天的職場"驚奇"挑戰,以及想起以前曾經覽閱過的"約耳趣談軟體"、"讓事情發生"、"晚清危局中的曾國藩"的一些印象,突有把這些看過的、沒看過的,統合起來一起看的發想。卻發覺這彼此交叉、互相對照、交互串連的閱讀,有著不同的樂趣!一時頓感人生之樂,莫不如那「三餐溫飽、好書滿櫃、摯友數人、女兒承歡。」

記得前天,在部門裡一直由一位年長、資深卻不專業的顧問負責的一個善後案子,在這期限將至之時,竟然以一句:「我沒參加當初的會議,我完全不知道!」向長官反應,意圖拋卻責任。執行長就把肥蝦找了進去。所以一時難平的在臉書上寫了:「吃屎,吃屎,還是吃屎,他XXXXXXXXXX,一句說: PM沒參加會議PM就不知道! COW,你是豬ㄚ!」的不雅話語,沒想到獲得了六月參加workshop的同志的回應。

就是因為長官那一句:「這攸關到整個公司呀!一定要多幫忙ㄚ!」真得讓肥蝦一時難以反應。說實話,我的生氣來自發洩對那某某老老自高識高PM的不屑。因為彼此工作內容相近,因為該人的個性關係,已是兩三次被指派中途或關鍵時刻去接手他的案子。肥蝦已可感覺出他的敵意,因此他的惡意作為肥蝦是深為憤慨。

直到昨日,因應那個專案的特殊性與相關可能的影響,擬定了我的戰略:
(1)首先要吃下這坨"S"前,要先設法把" S"是誰放的先歸責好!並且要設法留下明確的記錄。
(2)再者,若逃不掉,肥蝦一定要設法拖一個直屬長官"LL"當名義上的PM,免得到時出事會有致命的傷害!
(3)屆時不得不走蝦上任,會通告給所有Stakeholders,表示因xxx的ddd ,所以受Boss指示,本案將由部門長官LL統管,而敝人將設法盡個人最大的努力,協助部門長官LL達成專案任務。

昨日一直在進行上述(1)跟(2)的程序。直到今日上午,部門長官召見說:「此案仍由原PM負責,待其delivery交付他後,肥蝦再向他提供建議。」因此這一危機可算暫時解除,躲過一次惡意攻擊。在那資深卻不專業的顧問享受了二年的權力後,在這濱臨截止日期之時,竟然耍出此招,真得對那"專案管理聖經(MASTERING PROJECT MANAGEMENT)"開宗明義說:「案管理基本上都是責大於權,專案經理得憑非正式的權力完成專案」以及「辨識出骯髒的政治,儘量以正面的態度,對付政治的議題。」等字句,真得有一番不同的體會。

昨日世新在聆聽【演算法】課程,課堂顏老師說到:「沒有所謂因循在職碩班修業年限,重要的還是自己學習的過程。」肥蝦想到當初中正國經所指導教授對肥蝦的耳提面命,不斷告訴肥蝦要去學習那解決問題的過程跟方法。這十年多來,從證券業、助理業到這資訊業,靠得就是在中正向老師學得解決問題的皮毛,得以殘存至今。世新班上的小梅同學問我:「肥蝦到世新再唸個碩士是所為何來?」肥蝦想想-好像只是肥蝦還蠻愛看書,對於不懂但有興趣的領域,想多看看、多瞭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