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5日 星期二

學著諮商看著領導想著自己-第二堂課 + 作業執行思維WDEPDCA


心理諮商有好多的取向理論就如同領導學一般都有著自我的假設前提與思維脈絡。最近的閱讀中發現了一個好經濟學取向的諮商學派-現實治療。其中現實治療介入方法WDEP把它結合了戴明環PDCA,感覺上更加符合我個人在進行經濟或系統分析,以及企業經營上的作業執行思維WDEPDCA



(1)需求(Wants):整個歷程中持續不斷探索當事人的需求與知覺。
(2)行動(Direction):強調目前的行為,較不討論過去的事與過去的失敗。
(3)評估(Evaluation):鼓勵當事人以自己的需求、知覺情形、總和行為為基礎,做價值判斷。
(4)計畫(Plan):幫助當事人澄清可以滿足其欲望的方法,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制定行動計劃,還要承諾執行。
(5)執行(Do):執行上一步所指定的計劃和程序,收集必要的信息來為下一步進行修正和改善提供依據。
(6))查核(Check):研究上一步收集到的信息,和預期設計進行比較。
(7)行動(Act):尋找相當的方法來縮減計劃目標和執行的過程中的結果的差距。

以下是本週諮商學習課前預習的心得與大家分享。

教學主題
助人歷程(*3 ch2*1 ch3)、初次晤談 (*3 ch16*7 ch4-5)
課前閱讀疑問
1.*1 page106 Miller Hubble Duncan(2007)…「一個成功的公式」公式中的每一個的要素(1)決定你的效能基線(2)投入有計畫的實作以及(3)獲取回饋以創造卓越循環。此處的效能基線是指CO(諮商師)所具有對結果的一些概念。這概念有較為具體的內涵或是評斷的方式嗎?
2. *3 page18提到十二種想要有所幫助的嘗試(解決問題的訊息、論斷的訊息與否定的訊息) 大部分只有用在有問題的地方才會造成障礙。當一個關係是沒有問題的許多的「障礙」(例如詢問問題或給予工作指示或忠告)是既合適又有建設性的。我個人覺得任何一個關係同時存在多個面向,比如夫妻關係就存在了情感、生理與物質等面向,因此要如何確認一個關係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呢?
與既有價值觀的衝突
1.*3 page23提到心理治療與醫療的差異:治療是營造一種氣氛藉著探討來釐清並且瞭解生命的問題,在治療的起初,問題和結果都是未知的;醫療處遇的目的是要達到既定的結果或目標,在醫療處遇的最初,不管是否知道問題的根源,但已確定要有什麼樣的結果。現在的我似乎能理解在心理上為何區別治療與醫療,但是對於實際生活中一個作業或是問題的解決,兩者應該是要同時成立的,否則醫療就好似厚黑學中的【鋸箭法】治療也容易流於厚黑學中的【補鍋法】,兩者都無法達到去病療傷的功效。這似乎是否也反應了我個人的價值投射與所謂的堅持呢?
2. *1 page111提到折衷學派,「有效的折衷學派不只是隨意的借用各學派的概念和技術,必須有某種程度的架構來整合整個過程,折衷學派必須是系統性的。」這要如何來驗證折衷學派個人所採用架構的合理性與系統性呢?是有效,就代表具備了系統性與架構嗎?而所謂的有效,在諮商或心理治療上又要如何地認定呢?
課前閱讀心得
閱讀過程中不禁讓我想到敏捷式管理與看板法。助人的歷程是以案主的需求為核心,在心理治療提到於探索與洞察(瞭解)階段,需要協助與引導案主釐清並且瞭解生命的問題。這過程中案主所呈現的症狀與問題,可能隨時變換,直到找到深層的問題。這些觀念對應敏捷宣言(個人與互動重於流程與工具,可用的軟體重於詳盡的文件,與客戶合作重於合約協商,回應變化重於遵循計劃)其中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在閱讀*1所提及的「問題管理與機會發展取向的助人模式」架構,腦中同時浮現了【問題不能拆開來看】這本岸良裕司先生以TOC( Theory Of Constrains)思考流程所繪製的現狀圖與撥雲見日圖,以及Harris-BowlsbeyRiley-Dikel Sampson(2002)所發表的生涯規劃歷程架構圖。

TOC解決問題森林地圖】

【生涯規劃歷程架構圖】
在現狀圖與撥雲見日圖中,只要把【自己】與【他人】換成【現在的我】與【想要的我】,兩者架構間似乎就可無縫的接軌。
而「問題管理與機會發展取向的助人模式」中的「當前圖像」、「首選圖像」、「進展路徑」這三階段與「行動箭頭」對照於生涯規劃歷程,其中的「覺察生涯決定之需求」就類似於「首選圖像」,「瞭解和評估自我」就好比「當前圖像」,其後的選項與資源等歷程就是在進行「進展路徑」與「行動箭頭」。
其實我想表達的,就是在閱讀了不同領域書籍的當下,看見自以為可以串聯與融合的部分,就有一股莫名的興奮。

*1.Egan, G.原著(2012)。曾端真校訂,鍾瑞麗譯。助人歷程與技巧:有效能的助人者。雙葉書局。

*3.Welch, I.D., & Gonzalez, D.M.原著(2006)。潘貞妮譯。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歷程與實務:各種技術的探討。新加坡:湯姆生。台北:麗文。

*7.林家興、王麗文(2003)。諮商與心理治療進階。心理。

2019年2月24日 星期日

學著諮商看著領導想著自己-第一堂課

得先聲明這全是一個非心理專業的學習者正試圖看著專業書籍進行學習過程中的個人心得與反思,謹供鹹魚飯後的餐烤!
教學主題
接受諮商訓練的準備(閱讀書本:*8 ch7-10)、諮商師的失誤反思(閱讀書本:*10 開場白,ch3,4)、學前提醒(閱讀書本*3 ch14 )
課前閱讀疑問
1.在先不考量經濟因素下,在學習諮商的路程上,新手諮商者是否需要同時接受督導與進行個別治療,以同時兼顧案主與新手諮商者的權益、成長與心理健康?
2.即使現場督導會將訊息與可能行動知會案主,但如果督導者直接進入諮商室介入受督者與案主的過程,對於非單次性的諮商,受督者與案主之間的關係是否會產生變化,尤其是對於諮商師的信任程度?在後續的諮商中,受督者要以甚麼樣的態度來面對案主呢?
與既有價值觀的衝突
1.*8 page 139的關係向度中提到:「甚至在必要時為案主的福祉挺身而出,挑戰與面值案主。」其中福祉的定義是否要明白於當地政府法令或規定?如果所謂的福祉是立基於諮商師價值觀與信仰中的社會公平正義(尤其是感覺諮商師是採取後現代或系統脈絡取向的理論),是否會對案主不適當呢?
2.*8 page 139153中都提到不以案主改變與否來判斷諮商成效,需要以更多元諮商關係品質或更多元來源與角度評估諮商者的表現。如果以市場價格取向的角度,諮商者服務費用的計價來源是諮商過程的程序,或者是時間?又或者可以適用於商業司法辯護的律師費用呢?(時間計費外,另以裁判標的物價格定價。)
課前閱讀心得
    *8 page 144提到Raimy(1950)的名言:「心理治療是使用模糊的方法去處理模糊的問題,然後得到模糊的成果。」模糊我設想就是一種不明確與非確定的狀態。*10 page 42說到:「謙卑與勇氣是討論治療失敗的前提。」在*10 ch 4的標題就直接是「特大帖的謙遜」。這兩章所討論的失敗:一個來自對技術工具的過滿一個是自以為已經掌握到個案的問題所在,而未能維持真誠關切的能量。
    就個人的想法,謙卑與勇氣並不足以承擔如此的重責,而必須是【來自於謙卑的勇氣】。不管是技術或是資歷能力的增長,過程中都是循著所謂的架構或者地圖而行。但是架構與地圖除了成為一個人知識發展的框架相對地,也可能限制了同理與表達同理他人的壁壘。只有【來自於謙卑的勇氣】才能勇於探索自我的框架,洞察個人發展環境與歷程的限制,經由積極與主動性的覺察、學習、回饋的行動,也許才能同理*10 page 54所說:「所有個案都是以他所知的生存之道在應對。」也才能真正面對、接受、處理與放下所有牽動的認知、情緒與人際關係,也才能不斷的保持動態平衡與自我成長。
    閱讀至此,不禁讓我想到上學期修讀領導理論課程中所提到的【矛盾領導(Paradoxical Leadership)】,面對多元(雙元)的緊張關係下,必須把組織的不同目標分開,並重視每一個目標和要在不同目標之間找到連結點和綜效。這跟諮商中諮商師與案主(案家或系統結案)間追求共同成長的目標不是極為相似嗎?

閱讀書本:
*
3.Welch, I.D., & Gonzalez, D.M.原著(2006)。潘貞妮譯。諮商與心理治療的歷程與實務:各種技術的探討。新加坡:湯姆生。台北:麗文。
*8.林家興、趙舒禾、方格正、黎欣怡、李露芳、葉安華(2011)。諮商督導實務。雙葉。
*10.Kottler, J. A. & Carlson. J.原著(2004)。胡茉玲譯。治療師的懺悔。生命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