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8日 星期三

人生就只能是永遠不斷自我覺察與自我成長間矛盾與包容的循環


「諮商師能協助他人臻於情緒與心理健康的程度,不會超過自己本身能達到的層次。」(註一)如果真如書本所述,那為了關心的人、為了所愛的人、為了我們願意付出的人,我們就得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層次。

老師在課堂上所提到的Satir的【冰山理論】,所可以觀察到的自我與他人就只有那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不但這海面還會隨著氣候環境等因素波浪起伏,而且我們的視角更僅限於我們雙目所視的二維象限。


圖片來源(註二)

雖然有諸多的書籍教我們如何從外在的言行與互動過程中進行觀察與探索,但是如何能有效且中肯的觀察與紀錄他人?人們如何能誠實覺察與面對自我?又如何能「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要求自我成長,卻多元與寬容的鼓勵他人成長?

我們期待增進我們所關心人的發展,更是渴望所愛的人能接納與認可我們。我們需要以同理心了解與關懷別人,卻不能因為同情心而影響到了自我的情境。一旦同理心轉換成為同情心,雙方將落入一個共同體的框架之中,那我們又能如何確認我們的感受、觀點是與對方持續的一致?

自我覺察的對象雖然包含了自我與他人,但是自我成長的要求卻是只有自我,這是何等的矛盾與寂寞?同理心要能體人所苦助人解脫,卻不能因同情辛苦人所苦而受其牽引,這又要有多大的包容與勇氣?
「心有多寬,世界就也多大。」、「像海一樣的包容。」我們雖然知道這境界的美好,但是也明白這是何等困難的追求。就像聖經,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所述愛的真諦,短短幾十字,字字句句都是要求自己,更明確說了這將是永不止息的。



一:陳增穎(譯)(20147)。諮商概論:諮商專業的第一本書(原作者:Mary H. Guindon)。臺北市:心理。40頁。
註二:http://blog.xuite.net/kc6191/study/302235252-%E5%86%B0%E5%B1%B1%E7%90%86%E8%AB%96(Iceberg+Theory)+-+%E7%B6%AD%E7%90%B4%E5%B0%BC%E4%BA%9E%E2%80%A7%E8%96%A9%E6%8F%90%E7%88%BE(Virginia+Sati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